close

我雖然不是經濟學家,但我喜歡通脹。


飲食雖然是一種賞心樂事,一旦缺乏節制,亦對身體有害;同理,通脹雖好,一旦超逾百分之八,卻分分鐘成災,因為它將資金由建設性用途驅向投機。


但溫和的通脹,介乎百分之二至四,不單可以接受,更值得鼓勵。低通脹率不單有利經濟,而且從社會角度看,亦有助重新分配財產。


我十三歲開始研究母親的投資組合,時為第二次大戰    尾聲。儲蓄在戰時備受猛烈通脹蹂躪。我每週有六便士零用錢, 折算少過四十仙,夠買雪糕及糖果,較昂貴的需要,當時就由父母負責。如果現在我給孩子十元零用錢,雖然是當日我收的廿五倍之多,他們肯定不會放過我。


母親持有的「金邊證券」,即是現時通稱的政府債券,市價不斷下跌,購買力消失殆盡,儆醒我這是最差的投資,從而堅持買股票、物業,甚至商品或藝術品。現金,永遠只能是現金,亦是一種愚蠢的投資。


通脹不可或缺,因通縮更令人生畏。香港才剛擺脫通縮,打工仔叫苦連天之聲,震耳欲聾。樓價狂跌,不少業主頓成為負資產階級;公司業務收縮,令僱主不願請人,失業率漲至不健康的水平。不單商界信心狂跌,公眾亦然,甚至令當時的特首董建華    ,亦要被逼請辭。


這正是通縮的遺禍,其影響可以更大,甚至引發社會衝突。


溫和的通脹,甚至比平穩的物價,更能令人心安。事實上,要維持物價不上不落,又談何容易,亦不見得比溫和的通脹,更受大眾歡迎。


只要薪金加幅和通脹看齊,不影響生產成本,有人工加,員工勢必幹得更起勁。況且加幅可轉嫁予消費者,公司盈利不會受損。


人工成本上漲,除了僱主,沒有多少人反對,因售價加幅未必足以彌補。


我是有點兒傾向社會主義的,認為企業除了賺錢,應負上一定責任。在無通脹的環境,金錢不會轉手,不用力爭上游,增加收入以追上通漲。那些效率差的企業,不會受到懲罰;幹得好的,須冒較大風險,在一成不變的環境,未獲獎勵,難較有成,資本未能用得其所。


資本未能用得其所,無法創富者,在通脹環境下則會受懲罰。資金自然會流向較有效益的企業,能僱用更多人手,社會及公司俱受惠,締造雙贏局面。二世祖及精明新一代,一直存在鬥爭,最後有能者跑出,故我喜歡通脹。


投資者不能胡亂對抗通脹,切忌投資定息工具。若通脹以商品價格量度,最佳方法自然是持有該商品,但實際上並不可行,而且資金鎖死在商品,無利可圖,最接近的選擇應是物業和股票。由於通脹會增加資產值及盈利,資產淨值主宰股價的公司自然受惠於通脹,以盈利衡量的股票亦然。


雖然加息往往用來抗衡通脹,實情分分鐘是加息搧起了通脹的火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nice 的頭像
    Janice

    Jasper & Jayden 的閱讀樂

    Jan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