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個好習慣,讓專注力UP UP
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?聯絡簿三不五時就出現「上課不專心」評語
國內最大網站的討論交流區,一位母親憂心忡忡留言求助:「真的很頭痛,孩子不專心,老師交代的事情都聽不進去,東西丟三落四,連課本也可以念到不見……他不笨,就是不專心!」
日復一日,父母每天都在與孩子的注意力「爭寵」。親子間的專注力拉鋸戰,常在芝麻綠豆的生活細節中登場。面對這種家庭戰爭,許多研究與實務經驗均建議,家長得從生活型態開始檢視,思考是否家庭本身就充滿了「讓孩子無法專心」的因子。其實,要讓孩子成為「專心小天使」,你可以從五大專心好習慣開始起步。
好習慣一:充足的睡眠
二○○八年,《親子天下》曾針對三千多位國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,「沒睡飽」是孩子上課無法專心的頭號殺手。
目前分類:教養文章分享 (58)
- Sep 30 Mon 2013 16:58
五個好習慣,讓專注力UP UP
- Sep 22 Sun 2013 17:12
自主學習與成就動機的培育要訣
自主學習與成就動機的培育要訣
早2星期去jasper 的幼稚園開第一次家長會
除了介紹學校, 老師外, 還有一位學者給我們上課
主題是: 自主學習與成就動機的培育要訣
主要是希望小朋友能自主學習, 不靠獎賞, 希望鼓勵家長使用孩子的內在獎賞系統, 而不運用物質獎勵
課程也有題到, 兩個孩子, 性別一樣, 年齡相同, 智力相若, 誰會在學習上有較優勝的表現呢?
答案是成績較優勝的兒童, 通常比其他人有更強的內在學習動機
- Jul 09 Tue 2013 07:38
適合小小孩的英文有聲書
《 適合小小孩的英文有聲書 》
參考過廖彩杏的100本英文有聲書
按著書單訂書回來
不過
不是每一本jasper 都喜歡
- Jun 26 Wed 2013 07:46
選小學的難處
在那過不同的教育網,外加資料搜集
我知道自已所住的地方,
小學校網屬於那一個
也查過了那一間小學是band 1
不過,煩惱也出現了
我家附近有間不錯的band 1,
只要行返學,
打風落雨也不怕
是我的心水之選
- Jun 21 Fri 2013 21:25
選小學的問題
《 選小學的問題 》
6月頭的小一派位公報後
我才有時間去了解一下現在的升小學,以及升中學的玩法
升小學,主要有3個方法
第一部份的自行收生
- Jun 12 Wed 2013 21:29
德國憲法禁止太早開發孩子智力
德國憲法禁止太早開發孩子智力
看完以下這篇,總覺得香港的教育越快跟世界脫節
我希望jasper 有一個快樂童年
我希望透過書本, 透過外出見識世界來推動他的學習動機
我不希望被如工廠般的教育制度
令jasper 變成工廠內的一件標準產品
沒個性,沒創造力,沒獨特性
但身處香港,很難避開一式一樣的教育生產線
- May 29 Wed 2013 20:37
別對小孩說謊
別對小孩說謊
好多大人喜歡對小孩子說謊, 雖然他們用意是好的, 但出來的效果, 反而是害了孩子
因為太多大話是小孩子好快就知道是假的, 那你的威脅還有用什麼?
例如, 在餐廳內大聲說話, 或尖叫, 或大喊
大人會如何處理?
好多時, 大人會對小朋友說, 你不要再大聲, 不然餐廳的姨姨會鬧
但實際上, 這個機會極低, 那小朋友聽多幾次就知根本不會, 那就不會理你了
又例如, 講大話會掉大牙
- May 28 Tue 2013 20:36
教養孩子是藝術 fm 洪蘭
教養孩子是藝術 fm 洪蘭
Link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206&page=1
台灣現在生育率越來越低,問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,除了經濟的原因之外,有一個原因居然是不知該怎麼教孩子。
其實父母不必擔心,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,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,但是它有共同的原則,就是孩子需要愛、需要安全感。父母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就可以了,生命自己會找出路。
柳宗元在「種樹郭橐駝傳」中說,郭橐駝樹種的好並非有什麼絕竅,他只是順其自然,不害其長而已。種樹時,根讓它舒展開來,多用舊土把根填緊,種好了就不要一直去動它。但是假如根未舒展就種下去,而且一直換土,早上來看一遍,晚上來
看一遍,搖搖樹,看根的土緊不緊,掐掐葉子,看它長的好不好,這樣反而害了它。郭橐駝說他沒有什麼祕訣,只是不去害它而已。
好個「不去害它」,這正是教養孩子的祕訣。現在孩子生的少,父母愛之太殷,憂之太勤了,反而使孩子不能適性成長。
西諺有一句話:「教養孩子是藝術,不是科學」。科學講究重複性,一個實驗你用這個方法得出這個結果,我用同樣方法也應得出這個結果,但是教養孩子不 同,孩子有個別差異。它是藝術,所以沒有一致性。就算是同卵雙胞胎成就都有不同,更何況是不同家庭的孩子,父母切記不可把孩子跟別人比較,只可與孩子自己 比較,只要他今天比昨天進步了,就該誇獎他,也不可套別人的方法,別人的孩子打罵中狀元,你的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。孩子不同,就像橘子和蘋果,怎麼比呢?
- May 27 Mon 2013 20:29
找出孩子的本事 fm 洪蘭
找出孩子的本事 fm 洪蘭
原文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1602&page=1
一位北藝大的教授興奮的寫信告訴我說:「老師,我看到了你說的『沒有不可教的孩子』的證據了。」原來他們的學生去社區幫弱勢學生做課輔,看到一個平 日毛躁不安,寫作業拖拖拉拉,很讓老師頭痛的孩子,經過他們學生九週的陪伴與引導後,變得非常的積極。為了完成作品,他拚命畫圖,畫到手抽筋都不肯停,跟 以前吊兒郎當的樣子完全不同。他說,學生不好學,原來是我們教的方法不對,我們的力氣用錯了地方。
一般課後輔導是給跟不上的孩子做補救教學。這些孩子因為跟不上,所以對學習沒有動機,上課東張西望、坐不住,惟恐天下不亂。學校無奈,只得安排騎獨 輪車、扯鈴等動的課程。這些孩子並不笨,可以一學就會,但這些活動沒有辦法凸顯出個人特色,所以他們在班上還是被同學看不起,連帶對自己也沒信心。一個沒 有信心的孩子,行為通常是兩極化:不是很害羞、不敢跟人接觸;要不然就特別不害羞,用欺負別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注意。其實他們都有強項,只是目前的教育方 式無法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,也使別人看不見他的長處。
有鑑於此,美國賓州大學的講座教授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發展出一套辨認個人長處的測驗,叫做「突顯優點測驗」(Signature Strength test)。他列出每個人都可能有的二十四個長處,把它分成六類:第一類「智慧與知識」,包括好奇心、愛學習、判斷力、原創性、智慧、從多重角度看事情; 第二類「勇氣」,包括毅力、正直;第三類「人文素養」,包括仁慈和愛;第四類「公正」,包括公民素養、公平和領袖能力;第五類「脾氣」,包括自我控制、謹 慎和謙虛;第六類「品德」,包括品味、感恩、希望、寬恕、幽默、熱情。學生上網去做這個測驗後,電腦依得分高低把這孩子的人格強項排序出來,老師再跟學生 討論如何去發展這些強項。塞利格曼說他很驚訝,大部分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有長處,更不要說在哪裡。當老師把學生長處融入教學中,使學生建立自己的信心後,學生就不再自卑;不自卑時,許多過去看不見的門,現在都顯現出來了。
北藝大的學生可能不知道這個實驗,但是他們的做法完全符合正向心理學的理論。他們透過攝影及藝術創作,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創作力,體會到「天生我才必 有用」的意思,當自己被肯定時,就會更努力去博取別人更多的肯定。一學期下來,封閉的孩子打開了他的心扉,害羞的孩子敢跟別人拉手,不肯做功課的孩子趴在 地上做一整天。這些孩子都因為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標,就跟以前不一樣了。
英諺:「師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他的命運」,孩子要的不過是憑自己本事的肯定。我衷心希望更多人能像北藝大的學生一樣,去認輔弱勢孩子,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去發展出圓融完滿的人生。
Signature Strength test
- May 26 Sun 2013 20:30
親子對弈 溝通有力 fm 洪蘭
親子對弈 溝通有力 fm 洪蘭
Link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209&page=1
放寒假了,這是難得的親子相處好時光,但是許多父母反而憂心:「這麼長的時間待在家裡不知幹什麼好,跟孩子大眼瞪小眼的。」有個媽媽甚至說,「你們有什麼冬令營的消息嗎?」我才發現很多父母平日忙於工作,已經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做心智上的溝通了。
其實,雖然親子是天性,但是感情還是要培養的,父母必須跟孩子有共同的語言、共同的回憶,孩子才會跟你親。所以趁孩子小,還願意跟我們大人一起玩的時候,培養出一個親子都喜歡的活動,如下棋或打籃球,使它變成溝通的管道,在孩子情緒出問題時,能藉由這個媒介,和親子對話。
棋藝是一個雅俗共賞的文化活動,上至王公大臣,下至販夫走卒,大家都喜歡,野史還說康熙的棋藝非高強,贏過吳三桂的兒子。棋品和牌品更是古人選女婿 的門檻。中國人下棋時講究「棋中不語真君子,起手無回大丈夫」,這其實就是一個做人的道理。棋下得好的人,必須要考慮到前面很多步,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 憂」,因此,棋手腦海中已經盤算好了該怎麼走,表面上看起來下得好像不對,但是其實是聲東擊西,他在布局。看棋的人若不知道人家已成竹在胸,開口問,會打 亂人家心中的計畫,這是最忌諱的。同時,如果他因為你的提醒,贏了這盤棋,他不會感謝你;但是因為你一出聲攪和,輸了這盤棋,他會怪你,這叫「吃力不討 好」。人應該避免吃力不討好的事,所以看棋時,不可出聲,更何況君子本來就不該多管別人家的閒事,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,因此中國人講究「棋中不語真君 子」。
至於「起手無回」:下棋是訓練一個人的品格,凡事「謀定而後動」,決定了就不要變,如果變來變去就表示沒有思考周全就貿然動手,這種人不可取,用了他會誤大事。這是下棋的棋品,做人講究誠信,下棋也是一樣。
下棋能更幫助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,因為下棋時要思考,而思考正是促進神經連接的好方法。最近在腦造影實驗上已經看到「沙盤演練」為什麼有效的神經 機制了,因為它是同樣神經迴路的活化。有多方思考習慣的孩子,以後遇事不會慌亂,因為他的大腦某些迴路已經連接過一次了,瞬間可以提取出來應用。所以棋藝 幫助孩子專注、沉著、穩重,這些人格特質都對他以後出社會就業有幫助。古人把琴棋書畫定為「士」的基本條件,就是因為這四樣技藝能陶冶性情,提升孩子的品 味。
在這麼多天的年假中,或許家長可以多跟孩子一起遊戲,多教他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,在過年忙著餵飽肚皮時,別忘了心靈的需求更是重要。
- May 25 Sat 2013 20:31
機器人孩子如何愛學習? fm 洪蘭
機器人孩子如何愛學習? fm 洪蘭
Link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219&page=1
天是藍的、花是紅的、草是綠的,
大人習慣用規定框住孩子的想像力,
像機器人般的孩子怎會有學習熱忱?
最近報上有好幾篇文章在討論大學生對學習沒有熱忱,早上爬不起來上課的問題。我想起一個故事:一個小女孩在上圖畫課時,聚精會神的在畫,老師走過去 問她在畫什麼,她頭也不抬地說,「我在畫上帝」,老師笑起來說,「可是,親愛的,沒有人知道上帝長的是什麼樣呀!」,小女孩說,「他們馬上就會知道了。」
在孩子小時候,他們很有自信,問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有沒有創意,全班都舉手;問大學生同樣的問題,舉手的寥寥無幾。
是什麼讓這些充滿了自信、有創意的孩子在受完教育、走出校門時,變成沒有自信、前途茫然、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的年輕人呢?
英國的羅賓遜爵士(Sir Ken Robinson)直指「教育」。他說,「太多的孩子沒有被放對地方,沒有把他們真正的能力發展出來,大部份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,也不知道自己 可以做些什麼事,就這一點而言,這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。」他的話令我悚然而驚,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件事。
- May 24 Fri 2013 20:33
精學修辭不如讓孩子廣泛閱讀 fm 洪蘭
精學修辭不如讓孩子廣泛閱讀 fm 洪蘭
p。s。我也不知道香港的讀書方法,還有一點點可取的地方
Link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220&page=1
自從小學生考修辭學這個問題出現後,各界對現在國語文教學的不滿像潮水般湧出:有家長說台灣的教育為整人之本,他小四的孩子家庭作業為五十題的成語 填空,他們夫妻集二人之智慧,做了一晚才填出,想不到作業發回來後,孩子翹著嘴巴跟他說,「爸,你害慘我了!你錯了二十六題,我永遠不要你幫忙做功課 了!」令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,這對夫妻都是大學教授。
很多人問,教育部的國語文教學政策是什麼?是廣讀還是精讀?因為目前走的是精讀路線,一篇文章拿出來解剖分析,一個字一個字教,但歐美、新加坡和香港走的是廣泛閱讀的路線,讓孩子看很多書,從書中學會詞彙的運用。
從大腦和記憶的研究來看,廣泛閱讀的效果較好,因為記憶是個熟悉度,常用字的神經迴路連接得比較緊密,記憶比較好,同時,因為它反覆在不同情境下出現,這個生字的正確用法可以透過內隱的學習而得之,就不會發生「天黑了,爸爸陸陸續續回來了」這樣的造句。
大腦神經迴路連接的強弱有兩個因素,一是出現的頻率,二是活化的強弱。廣泛閱讀除了讓生字因多次出現,增加它神經迴路活化的頻率,也因每次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現,增加了活化的強度。一個單獨出現的生字不及在文章中出現時記得牢,因為故事內容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線索。
大腦有自動組織、歸類的功能,實驗發現,在不同字單(list)中出現的同一類別名詞,如傢俱類、職業類,會在總回憶(final recall)時歸類聚集出現。所以廣泛閱讀會使相同類別的字歸在一起,增加孩子對這個字的形、音、義的了解。閱讀最忌一直停下來查生字,它會中斷閱讀、 喪失學習的樂趣。
其實學英文也是一樣,不要一直查生字,它會中斷文意的了解,要先看過一段,把書本蓋下,試著把剛剛那一段的大意寫出來,如果寫不出來,就再看一遍, 若其中有生字,先猜這個生字可能的意思,寫在一張紙上,再繼續看下去,把這一章看完時,如果某一個字一直出現,這個字就是key word,就需要翻字典查,若是查出來的意思跟紙頭上寫的類似,你就有看懂這段文章,這樣認識的生字也不易忘掉。
香港的學校沒有使用注音符號,他們是一開始便廣泛閱讀,透過閱讀認識生字,變成熟字,更透過閱讀,掌握這個詞的正確用法。
- May 22 Wed 2013 07:12
馬友友為什麼挨揍? fm 洪蘭
馬友友為什麼挨揍? fm 洪蘭
原文 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2912&page=1
黃昏時,耳邊又傳來打罵聲和哭泣聲,就知道隔壁的孩子又因為不肯練琴而挨打了,心中著實替他嘆息,也替他抱屈。馬友友的母親說,她先生從不因孩子琴拉得不好而打他,馬友友只有在做錯事時,小屁股才會挨揍。
先不說每個孩子天賦不一樣,學習的快慢會不一樣,只要他有用心練,就不該打他,最主要的是, 打孩子會把他學琴的興趣打壞。下次他看到琴,腦海中浮現的是挨打的影像,出現的是恐懼的情緒而不是愉悅期待的心情。如果要成為一位傑出的音樂家需要一萬小 時的練習,而你的孩子連一個小時都拉不下去時,你如何期待他在琴藝上出人頭地?
我們大人常把成績和成熟混為一談,表現不好就要他去罰站、跑操場。其實仔細想一想,他如果 笨,罰他站,他會變得聰明嗎?考不好,罰跑操場,跑完了他就考得好了嗎?開竅的早晚是基因決定的,每個孩子不同,如果你自己念小學時學習慢,你現在就不能 要求你的孩子學習快。把未開竅的孩子跟已開竅的比,就像叫一隻腳的人和兩隻腳的人比賽百米衝刺一樣不公平。知識不是教過了就應該會,若是不會就是笨、偷 懶、不用心。我們忘記反省一下,是否這樣的教法不適合他?還有別的方式可以用嗎?
馬友友的父親是個音樂家,懂得只有真心喜愛音樂,演奏出來的樂曲才會感動人心;不管琴技再出 色,沒有感情的樂符只是物理音而已,不是樂音。因此他不因琴拉得不好而打孩子,更不會一次讓馬友友練的時間太長,因為他知道小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十五分鐘, 他若專心練十五分鐘,效果會比不專心的四十五分鐘還要好。他不讓孩子因音樂而受罰,怕孩子心中會留下陰影,他說:「如果要讓孩子以後成為音樂家,就不要使 音樂在他的心中是個恐懼的事。」我們都以為不打不成才,孰不知打了才不成才。
馬友友的母親說,她兒子練琴時耳朵是聾的,聽不見你講話,也聽不見外面的聲音,因為他全神貫 注在音樂中,其他的感官管道都關閉了。我們現在從腦造影的實驗中得知,當全神貫注時,大腦整個資源都集中到所做的工作上,那個區域的血流量大增,大腦會產 生大量的神經傳導物質,如多巴胺、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來幫助學習,這時學習效果最好;恐懼時,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老師手上的籐條上,大腦中的恐懼中 心杏仁核大量活化起來,心跳加快,手心流冷汗,這時,沒有任何的學習效果產生。
- May 21 Tue 2013 07:45
為什麼孩子要看人物傳記故事 fm 洪蘭
為什麼孩子要看人物傳記故事 fm 洪蘭
原文: 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blog/blogTopic.action?id=65&nid=3266
◎文章節錄自【我的夢想】系列 洪蘭教授 專文推薦序
「我的夢想」這個系列共有七本書,主角都是歷史上的人物,他們本來會被時間的洪流所淹沒,但是因為他們有夢想,更有勇氣,鍥而不捨的去追尋自己的夢想,所以現在百年之後我們才會讀到他們的生平小故事,知道了他們的存在,更因為有他們,我們現在才有這麼好的文明與生活。
人世間有許多事原本不會發生,如果不是有人動了這個念頭,又鍥而不捨地去實現這個念頭,地球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發明出現。1959年,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查費曼教授在演講快要結束時說,「如果有朝一日,人們可以將百科全書放在一個針尖上,並能移動原子,這個世界將會是個怎麼樣的奇妙世界」,1991年,IBM果然就做出了第一個微晶片,我們的世界從此就不一樣了。
- May 20 Mon 2013 07:37
別逼孩子學孔融 fm 洪蘭
別逼孩子學孔融 fm 洪蘭
《親子天下》最近做了一個有趣的調查,孩子的頭號「民怨」是什麼?結果答案是「不公平」:明明是我的,為什麼要讓給弟妹?
不公平是我們在研究上看到孩子叛逆最主要的原因,連動物都會「不平則鳴」。我曾看過一個孩子把分給他的蛋糕全部塞進嘴裡,吃相很難看,我就跟他說:「分給你的都是你的,不要一次全塞進嘴裡,小心噎到。」他用力把蛋糕嚥下去後,說:「老師,你不知道,不放進我的嘴裡就不是我的。」盤子裡有根雞腿,他塞不進嘴,就吐點口水抹在雞腿上,這樣別人就不敢吃了。我找他母親談時,他母親理直氣壯的說:「我要教他學孔融呀!」
孔融讓梨是兄友弟恭的美談,但這是例外,不是常態,若是常態就不會上歷史課本了。不公平是很多不幸的發生原因,父母可想一想,弟弟平常被人讓慣了,出了社會,誰要讓他?所以孩子若願意讓,父母要褒揚他,他若不願意,不可以強迫他,一強迫就不公平了。
孩子叛逆的第二個原因是父母不能以身作則,常常說一套做一套,自己在看電視,卻叫孩子去做功課。孩子說:「我們丟掉東西會被罵,大人丟掉東西卻不會,」我朋友的孩子也說:「我打破碗要挨打,爸爸打破碗,不但沒事,我還得替他掃碎片。」
- May 12 Sun 2013 16:25
喜愛台灣書的人有福了
以後可以在金石堂訂書
香港 ok 取書
超級方便
- Apr 30 Tue 2013 07:05
別逼孩子一直讀書 -- 洪蘭
朋友的孩子寫了封信給我:「阿姨,拜託你跟我媽說,我知道我已經國三了,我知道馬上要基測了,也知道考不上的後果,但有時我就是讀不下書。只要發呆一下,我媽就碎碎唸。我告訴她,我不是機器,我沒有辦法一直不停的讀書,她說:不念書就去睡覺。她不了解,很煩時睡不著、很累又睡不著是很痛苦的事,阿姨我快瘋掉了!P.S.不要用 e-mail 回信,我媽每天檢查我的信箱。」
人有好為人師又自以為是的通病,尤其做父母的認為:「虎毒不食子,我是為你好,為什麼你不領情還要生氣?」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都源自溝通不良,父母的好意因為不是孩子要的,反而使孩子更叛逆。天下不知有多少悲劇是始於「為你好」。
我們的大腦和胃一樣,凡是不能消化的,就不能吸收。胃會飽和,大腦也會:我們看一個紅色的圖案兩分鐘,然後把眼睛轉到白牆壁,這時剛剛紅色的部分會變成綠色,因為紅色感光細胞疲勞了,不再向大腦發射信號,它原先所壓抑的互補色綠色,就出來了。
我們的注意力也有同樣現象,兩個同樣的刺激前後出現的間距太近時,大腦會看不見第二個刺激。聽覺更是,太太如果一直抱怨,先生對太太的聲音會有聽沒有見。人不是機器,不能每天做同樣的事,就是機器也有彈性疲乏。不想念書時,眼睛明明在書上,但是大腦就是沒有註冊,有讀沒有懂。
- Apr 27 Sat 2013 07:35
小朋友要的,不是才藝班,而是玩耍
jasper 剛出世時
我有好認真地研究什麼才藝班最細什麼時候可以學
有什麼才藝班是必學的
珠心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