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導問題青年,怎樣才是最好方法?德國 當局便將一名16歲、暴力前科纍纍的頑劣少年,「充軍」到西伯利亞勞教9個月,希望他能在俄羅斯 苦寒瘠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問題,重新鍛煉心智。
德國黑森州吉森鎮一名少年暴力前科纍纍,受害者包括其母,接受兒童心理治療後情仍未見改善。當局去年夏天決定送他到西伯利亞謝杰利尼科沃亞村生活9個月,希望他遠離德國的「消費文化刺激」,逼使他正視自己的行為問題。
吉森鎮青少年社會服務署負責人貝克爾(Stefan Becker)表示,該條村只有5000人,冬天氣溫低至零下55苍,沒有自來水。少年在當局派來的監護人看管下,每日要由居所步行2.5公里上學,又要自行砍柴燒火取暖、打水飲用,甚至自己動手挖坑渠做廁所。他說﹕「當地的條件就像我們30、40年前那樣。與其視之為懲罰,不如當做一種教育體驗。」
行2.5公里上學 砍柴挖廁所
社會服務署的海特(Peter Heydt)表示,該少年沒有刑事案底,也不是「在地鐵 襲擊長者的那類流氓」,「他只是生理上不平衡,難以控制自己侵略慾的少年。所以最佳解決辦法應是行為治療」。當局表示,近期派員探訪過該少年,認為「療程」對他有效。
該少年將於今年2月初或3月底返國入學,之後將繼續與監護人一起生活,接受多兩年半跟進。少年與監護人逗留西伯利亞期間每日花費150歐元(約1700港元)公帑,相等於在國內懲教機關受管費用的三分一。
德國送孩子到歐盟 以外國家「勞教」的措施行之有效,2006年便約有600人,但計劃未必次次順利。像4年前,德國一名青少年在希臘 殺了他的監護人。2005年,一名17歲少年到達哈薩克數周後失蹤。
這安排已引起兩大政黨針對處理青少年罪案的火熱爭論,黑森州這個案被指尤其過分。
繼有童黨在慕尼黑 地鐵站內襲擊長者後,黑森州保守派州長科克(Roland Koch)月初呼籲必須遏止青少年罪犯,尤其是移民子弟,主張送他們往管教嚴厲的美式新兵訓練營或驅逐出境。這呼籲被抨擊挑起種族仇恨。
留言列表